中药蟾酥(蟾蜍)的临床应用及验方汇总药物基源蟾蜍为蟾蜍科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,Cantor 或黑眶蟾蜍B·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等的全体,俗名癞虾膜;其耳后腺与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,经收集加工而制成蟾酥;其皮名干蟾皮,均入药用。各地均有,以江苏、山东、河北等地为多。性温,味辛、甘,有毒,入胃经。本品功用蟾酥功用:1)解毒消痈,2)辟恶通窍,3)疗疳止痛。对阴疽恶疮、疔疮搭背、咽喉肿烂、疳疾牙痛、痧疫昏厥等症,均有著效。驰名胜古迹外的六神丸,消疮拔毒的蟾酥丸,活血消肿、解毒泻火的梅花点舌丹等,均以蟾酥为主而组成的常用成药。近年来发现,蟾酥对组织培养的癌细胞、动物**模型有抑制作用,临床应用也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。《本草纲目》说它能治一切恶肿,殆即指此而言。现代研究蟾酥浆液的成分很复杂,其中主要含有蟾酥二烯醇化合物,包括蟾毒配质及蟾蜍毒素;蟾蜍毒素制成蟾栈时已水解为蟾毒配质、辛二酸和精氨酸。此外,还含有儿茶酚胺类化合物(即肾上腺素、正肾上腺素)以及胆固醇等。经药理研究:1)蟾毒配质和蟾蜍毒素,有强心作用,能加强心脏舒缩力,减慢心率